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太炎先生二三事)
鲁迅-19-齐杰亭杂文的终结_12-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鲁迅全集-选读
前段时间[1]上海的官员、士绅为太炎先生举行追悼会[2],参加的人不到100人,所以以落寞收场,所以有人感叹年轻人对本国学者不如对外国高尔基热情。这种感叹其实是不恰当的。君子大会,总怕王;另外,高尔基是一个战斗型作家。虽然之前太炎先生是以革命家的身份出现的,但后来退居到一个安静的文人,自己和别人做的墙与时代隔绝。有些人记得,但也许他们会被大多数人遗忘。
我觉得王先生的功绩留在革命史上,比学术史上还要大。回想30多年前,木书[3]出版,即使一直看也看不懂。那时候恐怕有那么多年轻人。我真正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不是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而是因为他批驳了康有为[4]和邹容[5]写的《革命军序》,被囚禁在上海西朗[6]。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浙江留学生在办一本杂志《浙江潮》[7],里面有我老公在狱中写的诗,但不难理解。这让我感动,至今难忘。现在我复制下面两首歌-
给狱中的邹容。
邹的弟弟被派到颍州。
赶紧把刀切到猪尾巴上,把牛肉当干粮带过来。
英雄潜入狱门,天地为你悲伤。
人生必须双手合十,干坤只有两头。
听说沈玉玺在监狱[8]看到他被杀。
好久不见,江湖知道你藏起来了。
萧悲壮书生,现居义井门。
为火焰而战是可耻的,文章总是失去灵魂。
殷时我,南北几新坟。
1906年6月出狱,同日赴东京,不久主持《人民日报》[9]。我爱看这个《人民日报》,但不是为了文先生的古文,他的两难,他的佛学,他讲“全进进化论”[10],而是为了他同主张保皇派的梁启超[11]的斗争,同“[12]”的斗争,同“红楼梦为关键的成佛之路”的斗争[13]我也是在这个时候去听讲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个学者,而是因为他是个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我老公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但是《说文解字》我一个字都不记得了。[14]经过民国元年的革命,王先生的志向已经实现,他应该可以大有作为。然而,他还是失败了。这也和高尔基对生命的崇敬,对死亡的悲壮大相径庭。我以为两人的不同是因为高尔基之前的理想,后来变成了现实。他全身是群众的统一体,一切喜怒哀乐都是相通的。虽然王先生充满野心,但却视之为最重要的事。“首先是用宗教来激发信心,提升国民道德;二是用国粹振奋人心,弘扬爱国主义”(见《人民日报》第六版)[15],但仅止于崇高的幻想;而很快袁世凯[16]又抓住了国家的把柄,使他取得了私利,更使他失去了阵地,只有垂空。至于今天,我们的“中华民国”仍叫“中华民国解”(先看《人民日报》)[17]起源于于先生,这只是一个伟大的纪念。离开人民,逐渐陷入低迷,后来参加了锅[18],并收到礼物,每个人都对他们不满,但这只是白圭的仪式,而不是节日的结束。审视他的一生,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在总统府门口挂大勋章,批判袁世凯心怀不轨。七个被追杀,三个坐牢[19],但革命志气百折不挠,天下无第二人:这是先贤的精神,是来世的楷模。有一些人与小报勾结,甚至嘲笑张先生的自满。真可谓“小人不要大人之美”[20],“蜉蝣撼大树,自甘堕落可笑”[21]!
但革命后,王先生为了给后人看,渐渐隐去。浙江刻的张氏系列[22]是手工 *** 的,当时认为很难反驳。至于仇恨,则是针对古代儒家之风,足以嘲讽文人。之前发表在《为朋友而奋斗》杂志和朋友资源网上的文章,上面引用的两首诗在诗歌记录里都找不到。1933年,张系列的续集在北平出版,反响不大,但更为纯粹,不走旧作。当然,没有挣扎。张先生成了儒生,他愿意当弟子。至于急着把《通门录》[23]编成一本书。最近看日报,有版权保护的广告,还有三个系列书的注释。可以看出会有一些遗作再次发表,但之前战斗的文章有没有加进去就无从得知了。有关战斗的文章是王先生一生中成就更大、时间最长的作品。如果他没有准备,我想他应该一个一个地整理校对,让王先生和他的后人一起印出来,活在战士们的心里。但是,这个时候,恐怕未必能如愿,唉!
10月9日。
[评论]
[1]本文原载于1937年3月10日上海出版的《工作与学习丛书》之一《二三事》。
(2)(1869—1936),又名江,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后入团,主编《人民日报》。他的作品被编入张系列丛书(共三册)。
〔3〕见本卷第193页注〔21〕,为《钦定备案书》。
[4]康有为指本卷第43页注[11]。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组织保皇会,后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这里的“驳康有为”是指1903年5月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的《驳康有为革命论》。反驳康有为《与南北美洲的华裔》一书,认为中国只能 *** ,不能革命。
[5]邹容(1885-1905),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1902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3年回国,5月出版鼓吹反清的《革命军》一书,章太炎作序。同年7月,在上海被清 *** 勾结英租界当局逮捕,次年3月判处有期徒刑二年,1905年4月死于租界监狱。
[6]这就是当时著名的“苏宝案”。1896年,《苏报》在上海创刊,是一份鼓吹反清革命的日报。由于出版了《革命军》一书,张、、邹容等人先后于1903年6月和7月被清 *** 勾结英租界当局逮捕。第二年三月,上海县知府以混合法庭审理,宣布他们的罪名如下:“张撰写《指控书》、《革命军序》,另有书驳康有为,诽谤朝廷,似谋反;如邹容的《革命军》一书,情节迂回,更是乖张。”邹容被判处两年监禁,张被判处三年监禁。
[7]《浙江潮》月刊,清末浙江留日学生创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月)正月在东京创立。本优优资源网的两首诗发表在本刊第七期(1903年9月)。
〔8〕沈玉玺(1872—1903),字玉,湖南(今长沙)人。清末维新运动的参与者,戊戌变法失败后留学日本。1900年回国,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他于1903年被捕,死于狱中。章太炎的《祭沈禹锡》发表在《浙江潮》第九期(1903年11月)。
[9]《人民日报》,同盟会的机关杂志。1905年11月在东京成立,1908年11月至24日被日本 *** 取缔。1910年初,它秘密出版了两期,然后停刊。从1906年9月7日至刊物停刊,由章太炎主编。
【10】《逐点进化》章太炎曾在《人民日报》第7期(1906年9月)发表了一篇关于佛教“逐点进化”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进化之所以是进化,并不是一方直行,而是双方必须齐头并进。只对一方来说,有可能理智地说话,知道如何进化。如果从道德上讲,那么善会进化,恶也会进化。在生计方面,幸福也在进化,苦难也在进化。携手并进,携手并进...进化的现实不可或缺,但进化的利用不可取;自我批评:‘进化的所有点’。”
[11]梁启超见本卷第319页注[6]。他逃到日本后,于1902年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张炎主编的《人民日报》曾驳斥过这种说法。
[12]与“”的斗争疑似为“建议”二字,指吴稚晖。吴志辉(明景亨饰)曾在苏宝工作,在苏宝案中背叛。章太炎在《人民日报》第19期(1908年2月)刊登的《吴宓景衡书》中说:“案仆在牢中数日,下来见时,告诉自己,于明贞(当时为江苏候补道)跪迎,给他面见。他还在《于明珍》中说,‘法教我们以捕足下,而不可残暴于事,有释足下之意。当单薇站在旁边时,他问道:“为什么会有我和张先生呢?”?之一步是脸色发青,什么都不要说...之一步是提供建议,然后rrr说出来。......仆可跪拜以足下迎s贾,望康”后来在《人民日报》第22期(1908年7月)刊出的《复吴敬衡书》中说:“今rrr*船八次挥手眩惑造焰,火票未发,焰已录。有没有人袖手旁观,看着战友有危险而不先警告他们?而且巡逻队到了门口,别人还不知道明珍跟美国领事的协商,所以我已经先说了。难道不是足下和明贞之间感同身受的证明吗?不就是之一步的证明吗?"
〔13〕指兰·。章太炎在《人民日报》第10期(1906年12月)发表的《致人民书》中说:“某一人的之一步:某一人的朋友,以一部巨著示之,其中有对各点进化的批判”。祖上拜苏轼《赤壁赋》,以《红楼梦》为成佛大道。你看到的是这个,你能分辨出仆人和祖吗?“在书的最后,有一段白色的注释:“贵报《教育学新冠》上有一句话:‘虽然饱含汗水’,但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理解。" 1924年5月25日,《北京晨报副刊》发表了兰的《满楼汗水不可笑》一文,说:"那天和泰妍辩论的是我,辩论的题目是哲学上的善恶问题。“据兰·(1887—1957),江苏吴江人。我早年在日本和德国留学。曾任《国家公报》社长和时事新闻主编。章太炎信中所说的“贵报”,是指当时兰和张在日本创办的教育杂志。
[14]1908年,作者在东京时,在章太炎处参加了讲学小学。据徐守尚《从张先生对故友鲁迅的印象中学习》“张先生出狱后,游历日本,为《人民日报》写文章,给青年人讲学...我和鲁迅都很想听,但是苦读和学习的时间是冲突的。感谢龚(明宝全)的留言,希望再办一个班,蒙老师慷慨答应。......每个星期天早上,我们都去接受教育。...讲段《说文解字注》、郝《尔雅义疏》等。
[15]章太炎的这些话,见他在《人民日报》第6期(1906年8月)上发表的《讲话实录》:《这几天的处事之道...之一件事是有感情,但没有感情。如果你有拿破仑,华盛顿,津莫鲁,你总是一条心,不能团结...要达到这种感觉,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二是用国粹振奋物种,弘扬爱国主义。"
[16]袁世凯,见本卷第128页注[3]。
[17]《民国解说》发表于《人民日报》第15期(1907年7月),后被收入《太炎文学摘编》之一卷。
[18]见本卷第321页注[22]。1926年8月,章太炎任孙在南京创办的婚丧礼社社长。孙曾邀请他参加投壶仪式,但张没有去。
[19]七人被追捕归案,三人入狱。1906年5月出狱后,章太炎前往日本,在旅日革命派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说:“自戊戌变法以来,共七次调查,六次不到,只有第七次有;过去三次,或因其他事,或因新党,都不是我一个人,最后四次,都是独来独往。”至于“三次入狱”,据太炎先生自制年谱,有两次考试:1903年5月,因苏宝案被捕,入狱三年,期满释放;1913年8月,袁因反对袁世凯被软禁,死后获得自由。
【20】“小人不要大人之美”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是不成人之恶;小人是。”
[21]见韩愈《调张继》诗中“一只蜉蝣撼一棵大树,乃可笑也。
[22]《张丛书》友友资源网浙江图书馆木刻版于1919年出版,共收录十三部作品。里面没有“诗录”,诗附在《鲁文》第二卷末尾。接下来的《张系列续编》由章太炎的学生吴和钱编辑,于1933年出版,共七部作品。
[23]《同门录》是同学的名单。据《汉书·孟茜传》唐代颜师古注:“同道士也,同道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