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盐作用(谷氨酸和谷氨酸盐)

 在线之家   2023-10-30 18:49   127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内容提要:【谷氨酸盐作用】1.谷氨酸和谷氨酸盐谷氨酸钠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谷氨酸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味精系指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人体自产谷

  内容提要:【谷氨酸盐作用】

  1. 谷氨酸和谷氨酸盐

  谷氨酸钠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谷氨酸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 味精系指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

  人体自产谷氨酸,它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

  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形态存在,并且只有这种自由形态的谷氨酸盐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

  西红柿、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所能带来的调味作用中,部分归功于谷氨酸的存在。

  2. 谷氨酸钠与氨

  谷氨酸,化学式为C5H9NO4,分子量为147.13,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

  氨基酸的转氨作用虽然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但是单靠转氨作用并不能最终脱掉氨基。当前联合氨基酸作用有两个内容:

  其一:是指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转氨作用,转移到α-酮戊二酸的分子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同时释放出氨。

  其二:是嘌呤核苷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这一过程的内容是:次黄嘌呤核苷酸与天冬氨酸作用形成中间产物腺苷酸代琥珀酸(adenylsuccinate),后者在裂合酶的作用下,分裂成腺嘌呤核苷酸和延胡索酸,腺嘌呤核苷酸(腺苷酸)水解后即产生游离氨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在机体的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以此种联合脱氨方式为主)

  由此可见,联合脱氨基作用包括四个大方面:

  1 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脱去氨基

  2 L-谷氨酸通过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脱去氨基

  3 氨基酸通过嘌呤和谷氨酸循环脱去氨基。

  4氨基酸通过氨基酸氧化酶催化脱去氨基。

  3. 谷氨酸盐酸盐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谷氨酸都是指L-谷氨酸,不是L-谷氨酸的叫D-谷氨酸,是与L-谷氨酸的一种旋光异构

  L-谷氨酸 ,D-谷氨酸 怎么区别?各自的用途在哪?

  L-谷氨酸,D-谷氨酸区别:氨基酸根据其a-碳原子上4个不同取代基的位置分为L型和D型,在书写结构时a-氨基在左边的为L型,反之为D型.

  (一)L-谷氨酸

  L-谷氨酸是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有特殊滋味和酸味。

  224度~225度分解。饱和水溶液的PH值约3.2。难溶于水,实际不溶于乙醇和乙醚、极易溶于甲酸。溶解度(g/100g水);0.72(20度),1.51(40度),3.17(60度),6.66(80度)。

  用途:

  1、在食品工业方面:

  用作代盐剂、营养增补剂、鲜味剂(主要用于肉类、汤类和家禽等)。如用于方便食品的肉汤和汤类,10g/kg。用于饮料、焙烤制品、肉、肉香肠、乳及乳制品、调味剂、谷类制品、用量400mg/kg。用作营养增补剂,限量12.4%(以食品中蛋白质的总量计)。可用作虾、蟹等水产罐头中产生磷酸铵镁结晶的防止剂,用量0.3%~1.6%。

  L-谷氨酸单钠盐(MSG俗称“味精”)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是除食糖和食盐之外世界消费量最多的一种调味剂。特别是在PH值为6~7时,MSG全部解离,呈味最强。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一般用量为0.2%~0.5%。人均日允许摄入量不超过6g/d。

  L-谷氨酸盐酸盐用于改善啤酒的苦味,也可用作代盐剂、营养增补剂、增香剂。

  2、在医药工业方面:

  L-谷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它在体内代谢。容易失去氨基,与酮酸发生转移反应,能合成其它氨基酸。食用后,有96%L-谷氨酸可被体内吸收,因此可作为营养增补剂“要素膳”的原料之一,在临床上使用。

  (二)D-谷氨酸

  D-谷氨酸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比旋光度[α]20D-30.5°(0.5-2mg/ml6mol/LHCl),LD50(人,静脉)117mg/kg。

  用途:

  用于生化研究, 氨基酸类药。

  4. 谷氨酸盐有哪些

  味精含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C5H8NO4Na),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其中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元素。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其最主要的成份是谷氨酸钠,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提炼精制而成的。

  5. 谷氨酸和谷氨酸盐一样吗

  常温常压下稳定。

  稳定性:对光和热稳定,10%水溶液在pH值6.9时通气条件下100℃加热3h分解率约0.6%。加热至120℃脱水缩合。在酸性环境中,谷氨酸钠会生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酸盐;在碱性环境中,谷氨酸钠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

  谷氨酸钠与酸(盐酸)反应方程式:HOOC-CH2-CH2-CH(NH2)-COONa+HCl=HOOC-CH2-CH2-CH(NH2)-COOH+NaCl

  谷氨酸钠与酸(磷酸)反应方程式:

  过量:3HOOC-CH2-CH2-CH(NH2)-COONa+H3PO4=3HOOC-CH2-CH2-CH(NH2)-COOH+Na3PO4

  少量:HOOC-CH2-CH2-CH(NH2)-COONa+H3PO4=HOOC-CH2-CH2-CH(NH2)-COOH+NaH2PO4

  谷氨酸钠与碱(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HOOC-CH2-CH2-CH(NH2)-COONa+NaOH→NaOOC-CH2-CH2-CH(NH2)-COONa+H2O

  6. 谷氨酸的酸性

  耐高温。聚谷氨酸[ployglutamic acid,简称为聚谷氨酸]是以谷氨酸为唯一单体的共聚高分子聚合物。聚谷氨酸最早发现于1937年。研究人员在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与糖化菌(Bacillus mesentericus)的细胞荚膜中发现聚谷氨酸,是某些微生物荚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后期日本研究者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纳豆杆菌(Bacillus natto)中也发现聚谷氨酸。

  迄今为止,以味之素株式会社、明治制果公司和广崎大学为代表的国外单位对聚谷氨酸的性能,合成和应用做了较深入地研究,γ型聚谷氨酸已有商业产品,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对聚谷氨酸的合成与性能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因此加强聚谷氨酸的研究,特别是对下游加工提取过程系统研究,构建可降解生物高分子的一个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性质

  聚谷氨酸属于聚酯类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完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材料是指通过自然界微生物(细菌、真菌等)作用而发生降解的高分子物质。该种材料降解的产物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近年来这种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聚谷氨酸由L-或/和D-谷氨酸通过谷氨酰键连接而成,不同的微生物合成的立体化学结构和分子量不同,已经发现的主要有三种立体化学结构:D-谷氨酸组成的均聚物(D-PGA),L-谷氨酸组成的均聚物(L-PGA),D-型和L-型谷氨酸组成的共聚物(DL-PGA)。

  作为一种水溶性脂肪族聚酯,聚谷氨酸分子中有大量的游离的亲水性羧基,因此聚谷氨酸具有高度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可吸收性、无免疫原性和可化学衍生性,聚谷氨酸可在酸性水溶液中(如胃酸环境下)自发或在酶的促进下降解为小分子谷氨酸,而谷氨酸单体可参与三羧酸循环被人体吸收,并无任何毒副作用。聚谷氨酸分解或燃烧后,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被植物吸收,对环境无毒无害。

  聚谷氨酸在体内环境下受生物酶的作用,会降解生成无毒的短肽、小分子或氨基酸单体,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降解;在生理功能方面可防止细胞脱水、保护细胞免受蛋白酶的降解;在放射线照射下,聚谷氨酸会发生分子间的结合,提高吸水性能,由此可开发出一种强吸水性的生物树脂。此外,由于聚谷氨酸易在冷水中分散,可制成水凝胶,聚谷氨酸水凝胶有良好的粘弹性,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耐高温,耐酸、碱、盐,耐渗透压,抗冻融等优良特性。

  7. 谷氨酸是什么酸

  1、超强亲水性与保水能力

  漫淹于土壤中时,会在植株根毛表层形成一层薄膜,不但具有保护根毛的功能,更是土壤中养分、水分与根毛亲密接触的最佳输送平台,能很有效率的提高肥料的溶解、存储、输送与吸收。阻止硫酸根、磷酸根、草酸根与金属元素产生沉淀作用,使作物能更有效的吸收土壤中磷、钙、镁及微量元素。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加强抗病性。

  2、平衡土壤酸碱值

  对酸、碱具有绝佳缓冲能力,可有效平衡土壤酸碱值,避免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所造成的酸性土质。

  3、可结合沉淀有毒重金属对Pb+2、Cu+2、Cd+2、Cr+3、Al+3、As+4等有毒重金属有极佳的螯合效果。

  4、可增强植物抗病及抗逆境能力

  整合植物营养、土壤中的水活成份,可增强抵抗由土壤传播的植物病原所引起的症状。

  5、促进增产

  可使茶叶、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快速增产,增产量可达10-20%

  8. 谷氨酸和谷氨酸盐区别

  1866年,德国人雷哈生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最先分离出谷氨酸。

  1908年,日本池田菊苗教授采用水提取和结晶的方法,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制成一种新型的调味品,并将其味道命名为Umami(鲜味)。

  池田菊苗注意到日本木鱼和海带的鱼汤均具有一种特别的滋味,而当时他并未对这种味道进行过任何科学描述,且这种味道与甜味、咸味、酸味和苦味截然不同。为了证实是因电离化谷氨酸盐而产生了这种鲜味,池田教授研究了许多关于谷氨酸盐的味觉特性,当中包括钙、钾、铵和镁的谷氨酸盐。除了其他矿物质所产生的某种金属味道外,所有的盐均会形成这种鲜味。在这些盐中,谷氨酸钠可溶性最好,味道最佳,兼且易于结晶。池田教授将这种产物命名为谷氨酸钠,并为生产MSG申请专利。

  1909年,铃木兄弟开始了商业化生产,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制成谷氨酸钠,味精工业从此诞生。

  1910年,日本味之素用水解法生产出谷氨酸。

  1936年,美国人从甜菜废液中提取谷氨酸。

  1946年,美国发明发酵法生产α-酮戊二酸,并发表了用酶法或者化学法将其转化成L-谷氨酸的办法。

  1957年,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开始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

  1962年,日本采用丙烯腈为原料,化学合成DL-谷氨酸,再经化学分割生成L-谷氨酸钠。

  9. 谷氨酸钠和谷氨酸盐

  谷氨酸钠可以化学合成

  谷氨酸钠(C5H8NNaO4),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谷氨酸的钠盐。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至白色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水溶液无色

  熔点:225℃

  气味:基本无特殊气味(味觉阈值0.014%)

  味觉: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略有甜味或咸味

  光学活性: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能使偏振光面旋转一定角度

  可溶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溶解性(水):10 g/100 mL(冷水),71.7g/100mL(热水)

  化学性质

  稳定性:对光和热稳定,10%水溶液在pH值6.9时通气条件下100℃加热3h分解率约0.6%。加热至120℃脱水缩合。在酸性环境中,谷氨酸钠会生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酸盐;在碱性环境中,谷氨酸钠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

  10. 谷氨酸为什么叫谷氨酸

  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发现谷氨酸的钠盐具有鲜味;1909年日本开始生产以谷氨酸一钠为主要成分的 “味之素”,并出售。

  味精的鲜度极高,溶解于3000倍的水中仍能辨出,但其鲜味只有与食盐并存时才能显出。所以在无食盐的菜肴里(如甜菜)不宜放味精。使用味精时还应注意温度、用量等。最宜溶解的温度是70℃~90℃。

本文地址:http://news.zhienkeji.com/31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在线之家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