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微博热搜“牛年只有354天”
沸腾了。
2021年是牛年
2021年2月12日起。
直到2022年1月31日。
总共354天
此外
丑牛年不一样。
没有春天
立春对应的是2020年的腊月二十二。
离农历新年还有一周。
2022年,立春是在2月4日。
对应农历正月初四。
春节已经过去三天了。
这意味着
牛在2008年两次完美错开立春。
它变成了一个没有立春的农历新年。
继续翻看日历。
2023
也就是说,虎年将会有一个春天的开始。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历法。
为什么关系这么复杂?
今天就来详细说说吧。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在观察天象、气候、物候变化时总结出来的一套成果。
但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清朝灭亡后从西方传入的。
那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往往和公历对应的很好呢?
通常,立春几乎总是在2月4日左右,而清明通常在4月5日左右。这是因为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周,也就是360度。把360分成24等份,那么每15就是一个节气。公历的设定也要参考太阳公转的周期,所以两者往往可以对应。
换句话说,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和西历都是对地球绕太阳运动规律的总结,自然有一些对应关系。
太阳周期就像地球的朋友和资源 *** 无休止的旋转。没有之一个或者最后一个。
现代春分点之间的时间称为一个太阳年,长度约为365.2422天。而中国古代是用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来计算,得出的结果也差不多。在历史教科书中,元朝的时间历法算出来是一年65.2425天,就是一个例子。
无论是春分还是冬至,都只是人为划定一个起点来衡量地球“运行圈”的速度。自然结果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大约是相同的值。
农历=阴历?
通过二十四节气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对太阳的运动了解得更多,但同时也非常重视另一个天体——月亮。
所谓月有友资源网,风雨无阻,周期性出现,平均周期约29.53天,称为月周期。
新月是月亮和太阳相等的时候,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刚好看不到月亮的时候;而希望是月中的满月。我们的祖先用这个周期来定义一个月的长度。是初一,满月往往出现在15、16号。
然后月亮的概念来源于月亮,年份和节气的概念来源于太阳,两者结合就是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
一个月,29天或30天,平均约为一个月周期。典型的一年有12个这样的月份,加起来大约是354天。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一个公转周期或24个节气的完整周期约为365.2422,比354天多出10多天。
为了缩短两者的差异,农历会在正常的12个月的年份中插入一些闰年。闰年包括13个月,长度约为384天。
这样,农历年的60%以上有12个月,剩下的不到4%成为闰年。所以农历年的长期平均天数接近太阳年的长度。
这样,农历就是一种同时兼顾日月规律的历法。专业名称应该是“阴阳合”。在某些场合称之为阴历是一种惯例。虽然不会引起多年的误解,但这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
为什么一年有一个立春,两个立春?
两个立春之间的间隔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即365.2422天。农历年的长度约为354天,间隔约为384天。
农历的平均年比太阳年的长度短。所以,只要春节晚了,就不难从头到尾错过立春,让它成为没有立春的一年。
牛年就是这样的例子,但是牛年错过的立春,不会到空消失,反而会被之前的鼠年“抢走”。
民间有个传说,立春的两年叫“双头春”,也就是所谓的“好年景”。对应有些年份,根本没有春天的开始,所以叫“聋年”或“哑年”,是不祥之兆。
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这样的变化只是农历努力协调月亮的相位和公转周期变化的结果,纯属正常数学安排的巧合。
其实双头春和无立春交替出现是很常见的现象,单头春的年份较少。
那么有些人可能也会问:牛年从什么时候开始?
牛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当然,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应以立春为界。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一些江湖艺人、“算命先生”等人物的言论。翻遍各种史书古历,这样的观点完全没有根据。
在《史记》中,有四个时间点实际上与每年的开始有关,即冬至、腊日、正月初一和立春。
四者含义不同。如前所述,冬至是中国古代用来衡量太阳年长短的一个节点,可以看作是天文计算一年的开始。
真正能称之为年初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初一是农历的之一天,所以春节在古代也被称为农历的之一天,简称正朔。正朔在古代被看得很重,甚至被引申为王朝的正统含义。这是立春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
你明白吗?
2021年是没有春天的一年。
但不要盲目相信言下之意是不祥的。
专家:邵琳,《古代民间文学科普》作者。